|
類比“非典過后”哪些行業逆襲了:未來不會被黑暗吞噬類比“非典過后”哪些行業逆襲了:未來不會被黑暗吞噬 巖彩推薦文選 6775人閱讀02-07 14:48 最近在家自我隔離,閑來無事開始琢磨起宏觀經濟。 上周五,宏觀大佬任教主在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硬文,文章洋洋灑灑輸出了1.5萬字干貨。 為了能在朋友圈中顯出自己逼格更高一籌,我決定認真把大佬筆記研讀一遍。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,我愣住了: 根據2020年春節目前受沖擊的情況,假定只考慮沖擊最大的三個行業,電影票房70億(市場預測)+餐飲零售5000億(假設腰斬)+旅游市場5000億(完全凍結),短短7天,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萬億。 吃著腌咸菜的命,操著萬億元的心。抱著求證的心態,我查了下非典疫情后的恢復情況。 △ 數據來源:國家統計局 數據有些出乎我的意料:非典期間,GDP總量起伏平緩,并沒有出現斷崖式下降。從2004年開始,增長速度反而開始直線上升。 增長曲線背后必有新產業崛起,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掰飭掰飭。 1、電子商務 非典期間,國內線下交易一度面臨停滯狀態,電子商務因禍得福在夾縫中開辟出了一片新天地。據中國電子商務白皮書介紹,“2003年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”中,有246家企業實現了網上交易,銷售量達4457億元。 要問為什么能因禍得福,這就不得不提咱的熟人馬云了。1997年,馬云創立了中國黃頁,依靠這個象形文字夾雜英文的野生網站,連接與世界的傳送門被悄悄打開了。 △ 中國黃頁早期設計 受非典影響,許多外商因無法來華,門店交易量驟然下降。這時,互聯網的作用逐漸凸顯,人們利用網絡開始了線上交易,阿里在這種尷尬情境下突破重圍,業務實現了50%以上的增長率。 非典過后,馬云認為未來 to C 模式市場潛力巨大,于是立刻創立了直面消費群體的淘寶。事實證明,馬云在關鍵時刻再次押對:截至2003年年底,中國網上購物的網民比例達到40.7%,比2002年提高了20.4%。 △ 非典時期,馬云和員工一起接受隔離 說巧不巧,這時的京東也處于發展萌芽階段。 疫情發生之前,京東雛形“京東多媒體”在北京的生意一直順風順水,依靠線下代銷光盤、刻錄機謀生,京東多媒體一度做到了代理商中的王中王,并計劃未來鋪設500個柜臺,打造一個電子行業的“國美”。 然而非典的到來打碎了一切幻想,僅21天,京東多媒體賬面流失了800多萬元。無奈之下,只能把現有12個柜臺全部關閉。 △ 柜臺式“京東多媒體”是京東帝國原型 一直死扛也不是辦法,有員工提出:為何不試試在網上接單。老板劉強東認為這個主意可以,借著自己多年積攢的好名聲,他把網絡推銷做得游刃有余,并拉攏到了第一批忠實客戶。 非典過后,嘗到甜頭的劉強東判斷中國未來會經歷電子商務的大爆發,于是砍掉線下業務,決定開一家電商網站。 2004年1月1日,“京東自媒體網”正式上線。當初土氣的京東柜臺今天已然發展成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,市值達到580億美元。 無數企業在非典中倒下,馬云和劉強東卻在垂死邊緣另辟蹊徑,殺出一條從線下到線上的 to C 新模式。 后來,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,中國的網絡支付的環境也變得更加友善。 2003年6月底,中國已有發卡金融機構91家,發卡總量超過5.69億張,全國受理銀行卡的電子化業務網點發展到14萬個。以銀行為支點的電子支付日趨完善,這為后來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埋下伏筆。 淘寶因線上交易需求量較大,在2003年10月首次推出了支付寶服務。1 年后,支付寶從淘寶網分拆出去獨立經營,憑借其獨樹一幟“第三方擔保交易”“你敢用,我敢賠”等宣傳語,一經上線受到了市場廣泛歡迎,短短幾年用戶涵蓋了整個電子商務領域,發展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。 2005年,電子商務迎來了集中爆發期,第三方支付平臺紛紛涌現。騰訊出面推出了財付通,在當年1000萬QQ用戶的支持下,迅速成長為僅次于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平臺。與此同時,全球支付霸主PayPal高調入華,摩拳擦掌準備在中國電子支付領域分一杯羹。 在電子商務的土壤中,第三方支付靠著天時(互聯網)地利(環境政策)人和(二馬)遍地開花。這一年,中國第三方支付的市場規模達到了152億元。 2、線上教育 借著電子商務的風口,線上教育也開始嶄露頭角。 非典時的北京,人人草木皆兵,醫院每天都能收到許多新的病人。發現形勢不樂觀,北京市教委一聲令下:所有的培訓機構必須全面停課。 這一決定讓依靠線下教育吃飯的新東方手足無措。 4月30日,全國分校宣布停課。與此同時,為了保住新東方的名聲,董事會還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:讓學生可以退班、轉班,原聽課證2年內有效。 △ 俞敏洪在《魯豫有約》上談非典時財務危機 2003年對于新東方注定是多難的一年。年初剛剛搞定在美版權之爭,年中就要迎接巨大的財務危機。門口大量學生排隊申請退款,老師的工資、公司租金需按時發放,公司現金流也面臨了2000萬元的缺口。 緊要關頭,依靠俞敏洪朋友相助和引入老虎基金戰略投資,新東方最終從疫情中恢復過來。 經歷這次重創,線上教育成了俞敏洪的心頭痛。因忙于新東方上市,直到2005年,新東方在線教育才正式成立,但上線第一年實現600~700百萬元的營收。 同樣經歷這場災難的,還有尚未成形的學而思。 因輔導班初具規模,早期投入成本較少,即使全面停課,創業者張邦鑫并沒有遭遇新東方式重創。借此優勢,看準線上教育的他迅速創辦了“奧數網”,開始在網上為學生、家長提供學習解答。 網上教育不僅打破地域、時間的局限,還降低了線下租賃成本。張邦鑫認為互聯網教育會迎來一個爆發期,非典結束后便創立了學而思(現在的好未來)。 因網絡技術、線上支付、市場教育尚未普及,學而思的線上教育在非典后并沒有順利開展下去。 然而,這一創新舉動開創了線上教育之先例,啟發了眾多線上教育機構崛起。 加上教育部的推波助瀾,要求63所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開展網絡教育招生工作,線上教育在2004年迎來了噴發期,市場規模一度達到143億元。 以”宅“為核心的消費需求促進了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,非典期間尚且為藍海市場,僅用一年時間就跑出了一個寬闊賽道。 3、旅游行業 如果說,線下商鋪、線下教育都能轉戰網上,依靠出行的旅游業,想要度過非典,恐怕只能選擇硬抗了。據國泰君安研究分析,在影響旅游業的危機事件中,流行性傳染病對旅游行業打擊往往最為嚴重。 △ 相比其他突發危機,非典對國內游客流影響最大 △ 相比其他突發危機,非典對入境及出鏡客流沖擊更加明顯 當醫學權威建議人們減少出行時,全國旅行人數出現斷崖式下跌。2003年的4月下旬,11615家旅行社總體上處于歇業狀態。 國家旅游局估算,非典一年旅游業總收入損失了約2768億人民幣,旅游業一片哀鴻遍野。 △ 非典時期 依靠出行帶動業績的攜程,也一度遭遇滑鐵盧,月交易額在上半年剛剛突破了1億大關,轉身就迎來了冰冷寒冬。 扛著年底上市的壓力,CEO梁建章迫不得已下了一個決定:按兵不動,既不裁員,也不關門。他認定,6月份之后,會迎來一波旅游高峰。在此期間,公司也沒閑著,一邊給員工做培訓,一邊做業務流程優化,所有員工都在等著非典迷霧散去。 果然,WHO先后于5月、6月宣布撤銷對香港、廣東、北京的旅游警告,并將其從非典疫區名單中刪除,中國旅游市場在下半年迎來了大幅反彈。磨好刀刃的攜程團隊打了一場有準備的仗。 △ 對比2001,2002年,非典那年旅游人數仍然呈現11.5%的增長 2003年12月,攜程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,IPO當天,股價一路從18美元發行價漲到37.35美元,增長率達到88.56%,創下了納斯達克3年來開盤當日漲幅最高紀錄。據統計,上市時攜程會員數已達600多萬,年度交易額10億元。 非典過后,在家里憋壞了的旅游達人們整裝待發,爭做游山玩水第一人。 于是,這邊攜程剛上市,那邊國內旅游規模又創歷史新高:2004年,國內旅游出游出現噴井式增長,旅游人數達11億人次,增長26.6%,旅游總收入4711億元,增長36.9%。 為了吃到這波紅利,中國開始迎來旅游網站的爆發期,窮游網、去哪兒網、馬蜂窩等公司相繼成立。 4、快遞行業 非典期間口罩和消毒用品激增,觸發了“非典”物流與供應鏈的形成,公共衛生領域的危機事件也成為中國快遞行業最大的商機。 彼時,在深圳辦公的王衛正身處重災區,快遞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。隨著非典的逐漸蔓延,順豐的營業額不斷增長。 △ 早期快遞員的工作狀態 正琢磨如何擴張全國業務時,王衛發現:疫情期間,航空公司整體遭受冷落。民航旅客周轉量由2003年1月的110.07億人公里下降到5月份的23.6億人公里,同比下降78.1%,這給順豐拿下全國市場提供了大好契機。 人流量的多少與航空運價成正比,借著航空運價大跌之際,王衛順勢同揚子江快運簽下了合同,成為國內第一家將民營快遞送上天的企業。除專機外,順豐還同多家航空公司簽訂協議,利用230多條航線的專用腹艙,運送全國范圍內的快件。 航空件價格當然不菲,但這為順豐的服務時效性提供了一大保障。通過租飛機業務,順豐實現了全天候、全年無節假日派送。 △ 如今順豐已擁有57架企業專屬飛機 憑借著租飛機這一創舉,2003年以后,順豐的每年運件量增速持續在70%以上。貨單量增長形成的規模優勢,抵消了包飛機增加成本,如此良性循環,進一步鞏固了順豐在時速上的優勢。 而王衛也意識到規模效應帶來的好處,2003年以后,因包機便利,順豐以低價香港件做主打產品策略,橫掃華東至整個中國,迅速完成全國200多個網點的布局。由此,順豐又迎來了一個業務增長黃金時期,年營業額由2003年的2億元,一躍增至2004年的14億元。 據統計,2003年快遞業務量達到1.72億件,同比增長22.81%,增速較2002年提升11.88%。 加上此時電商交易額的直線攀升,快遞迅速成為生活剛需,由順豐主導的快遞大戰拉開序幕,“四通一達”開始在快遞行業嶄露頭角。 5、汽車行業 2001年,中國正式加入WTO,消費需求進入新一輪爆發期。受進口車影響,中國車市一度被看空,加之各大城市的汽車主管單位對車市的判斷偏于悲觀,中國汽車市場的爆發期被延遲。 2002年,以天津夏利(一汽集團下屬子公司)降價為導火索,國內私有車市場進入發展元年。 然而在此之前,夏利產銷曾嚴重受挫,220名技術骨干失望離開,公司虧損額達到7.9億元。2002年6月,一汽集團與天汽集團進行聯合重組,一汽正式成為夏利的實際控制者,夏利搖身一變成為一汽夏利,這讓公司迎來了浴火重生的良機。 自第一次大幅降價引發“夏利旺市”景象后,夏利感受到了價格戰的刺激,隨后連續兩次降價,最高降額達到了1萬元。 非典疫情發生后,人們渴望創造一個相對安全清潔的私人空間,而車價又是消費者購車時考慮的首要因素,聞到促銷味兒的消費者門庭若市,10萬元以下的中低價位國產車開始暢銷,夏利一度成為汽車明星。此外,因其汽車零部件部分是日本原裝,內部管理較為完善,夏利在市場上也獲得了好口碑。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,從2003年第一季度開始,國內汽車零售銷量出現明顯上升,且該趨勢持續了將近一年。 △ 非典成為汽車行業上升拐點 利用非典期間汽車能隨時隔絕外界的便利性,汽車行業精準定位消費者,狠狠打了一場價格戰。由此,奧拓、福萊爾、美日、派力奧等國產車銷量也趁機走了一波。 6、餐飲行業 疫情導致餐飲行業陷入絕境的同時,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餐飲企業質量的提升,在此之前,國內餐飲行業普遍存在進入壁壘低、企業規模小、行業集中度低的問題。 非典過后,餐飲行業進行重新洗牌,分餐制、消毒餐具、變菜譜(減少野味,增加營養膳食)、增加各種服務成為評價餐飲行業的新標準。 而海底撈主打服務,最后咸魚翻了身。據了解,非典期間,實體門店門可羅雀,海底撈也未能幸免,僅用時1個月,門店經營額直線下降95%,這讓CEO張勇甚為苦惱。同那時的京東多媒體一樣,有員工及時站出來給了建議:如果客人不愿意進店,那何不把餐食給客人送到家里去? 說做就做,為了送貨方便,海底撈將傳統的煤氣罐更換為輕便的電磁爐,前一天送餐,第二天再去取回電磁爐。這一創舉被《焦點訪談》發現,后來還進行了專欄報道。央視的免費宣傳讓海底撈賺足了眼球,非典過后,實體店每日客流不斷。海底撈一舉坐實火鍋界乃至整個餐飲界的領軍者地位。 緊隨其后的是呷哺呷哺,其創立者賀光啟看到了分餐制的商機。他發現,老北京火鍋是以木炭為燃料的銅火鍋,吃飯時大多三五成群,不僅不衛生,還會耗費大量的時間。臺灣當時已經流行起電磁爐加熱的吧臺式分餐火鍋,方便快捷,還能做到環保干凈。于是,賀光啟以此為賣點,在北京西單開起了第一家呷哺呷哺門店。 然而他忽略了一點,中國人吃火鍋講究的就是倆字“熱鬧”,一口羊肉,一口二鍋頭,這才叫快意人生,沒了聊天的氛圍,火鍋就莫得靈魂。此外,從臺灣復制過來的底料難以迎合北方人口味,火鍋店還沒開場就吃了個閉門羹。 沒做好本土化讓呷哺呷哺的門店冷清至極,無奈之下,賀光啟針對北方人的口味請了專業的廚師進行配料,還專門到內蒙古尋找優質貨源,店里在原有的吧臺式基礎上添加了適合多人食用的4人桌。 2003年10月份,憑借“一人一鍋制”,“物美價廉”等標語,呷哺呷哺火鍋受到了廣泛歡迎。加上及時的廣告渲染,2個月后,店面創下了日客流量2000位的最高紀錄,日翻臺高達11次。 除了海底撈、呷哺呷哺,小肥羊也在火鍋中爭得一席之地。2004年,更是以443.3億元的營業額名列全國餐飲企業第二位。 火鍋行業通過快速擴張及渠道下沉,取得了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,一夜之間,火鍋連鎖店遍布大街小巷,成為餐飲行業的主力。 總結之后發現:非典期間,企業家們都是各顯神通,憑本事和機遇活了下來。 電商通過線下交易轉線上實現了新突破,線上教育順應時代要求在互聯網中殺出一片血海,旅游行業吃準中國紅利坐上了在線旅游順風車,快遞在電商推波助瀾下超常發揮成就了“四通一達”,汽車行業精準定位搞價格戰迎來短暫春天,火鍋利用產業洗牌站穩餐飲行業的地位。 從風月同光到萬千逆行,人性依然閃光奪目。若你我皆以此為尺,未來便不會被黑暗吞噬。 2003年能 survive 非典,今年咱也能扛過新型肺炎,大小老板們加油,奧力給! |